【代表风采】普建武:当好群众的“知心人”

作者:普会荣 日期:2023/11/11 来源:武定县人大常委会 点击:466 

“有难题,找‘普哥’。”在武定县高桥镇尼嘎古村,群众在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有这样一个共识。群众口中的“普哥”是武定县高桥镇尼嘎古村党总支书记、镇人大代表普建武,先后被武定县委授予“百名优秀村官”、“扶贫好村官”、“优秀共产党员”“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高桥镇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七次,“道德模范”一次,“优秀人大代表”一次。多年来,他将所有的热忱都倾注在了他热爱的家乡尼嘎古这片土地上。

 “我们常说‘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作为基层人大代表,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好群众是第一位的,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不断创新模式、强化服务的出发点。”从事村委会工作14年的普建武,对村委会的情况脱口而出。据介绍,尼嘎古村属彝族聚居村,辖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5.1平方公里,有村民262户,1029人,共有少数民族1002人,占比97%。

“让高质量的服务成为尼嘎古村委会名片”

见到普建武时,他和同事一起正在逐户走访群众,向群众宣讲党的政策,倾听村情民意,了解农户诉求,与农户促膝交谈,询问家长里短,对于他来说是每天必做的事。一副热心肠,两条勤快腿。“搞好政策宣传是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途径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普建武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宣传惠民政策上。

“以前听不懂的一些政策,现在听得懂,也得到了党的政策帮扶。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咯。”高桥镇尼嘎古村村民普成柱激动地说。

“我们是彝族村落,有的群众对党的政策理解不深,于是我就当起翻译官,用彝话把党的政策讲清楚”。2022年普建武加入“草根剧场”志愿队,认真学习编排情景剧,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彝族文化,先后编排了《森林防火》《疫情防控》等情景剧,将党的政策传入百姓家。

“对我的生活各方面都很关心,每个月都要到我家里面走访一次,他这个人确实好心肠,很关心群众。”高桥镇尼嘎古村83岁的五保老人白跃海说。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日常工作中,普建武不仅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讲人,还是解决群众矛盾的“调解人”。他将一部分精力放在村民矛盾纠纷调解上,打造“普哥帮忙”这一品牌,针对邻里矛盾纠纷,跟双方耐心沟通和客观分析,让很多当事人怒气冲冲而来,握手言和而去,大多数棘手的矛盾迎刃而解。

普建武介绍到:“我们组建了“小小工作站 解开千千结”志愿服务队,发挥人大代表党员干部在反映社情民意和参与村民矛盾纠纷调解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年均调解矛盾纠纷30余起,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于萌芽状态。”

“对群众反映问题他第一时间找解决办法,对于难解决的矛盾纠纷,他带领我们一起找突破口,邀请司法所、派出所下来进行法律援助,长期从事与群众沟通工作,让普建武的嗓子处于亚健康状态。但他从不抱怨,勤勤恳恳奋斗在基层一线。”高桥镇尼嘎古村驻村工作队员张霄说。

作为“群众的代言人”,普建武认真履职尽责,深入群众家中、走进田间地头,收集村情民意,响应群众呼声。“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是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他作为人大代表、基层干部不变的使命担当。

“一些落地实施的项目,我们积极的参与到里面来,一些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我都必须收集起来,通过我们人大代表让群众真正的得到了实惠,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将继续履行好我的职责和使命,落实好惠民政策和民生需求,收集好社情民意。”普建武表示说。

 

 

 

共0条评论

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