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傣家村寨里的“李大姐”代表

作者:钱朝会 日期:2021/7/15 10:43:00 来源:武定县田心乡人大主席团 点击:6525 

村民口中的“李大姐”,是武定县第十六届、田心乡第十一届人大代表、鲁期村委会副主任李凤莲。她在鲁期村委会工作了20余年,作为最基层的干部,经历了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战役”,带领着傣家儿女共同致富。

 

真情帮扶  摆脱贫困

鲁期村委会属于干热河谷地区,辖8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750户2677人,聚居着傣族、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479人,占总人口的94%。其中,阿朵卡村就是傣族聚居的村落,李凤莲就生活在这里。由于人多地少,阿朵卡村大部分群众都选择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刘金是村里的建档立贫困户,家里就他一个人,每年就靠种植自家土地度日,收入只能勉强糊口。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如何才能让刘金摆脱贫困,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直让“李大姐”忧心忡忡,2017年初,“李大姐”争取了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2.4万元,帮助刘军新建砖瓦结构住房,2017年底刘军住上了安居房。

刘军家的住房问题虽然解决了,但他还是个低保户,为了让他增收,“李大姐”鼓励他当村委会的生态护林员,每月能有800多元的收入。听说有小额扶贫贷款,“李大姐”又赶紧到村里找到刘军,动员刘军争取贷款搞养殖,一开始,刘军顾虑很多,不愿意贷款,“李大姐”多次入户做工作,刘军终于同意贷款了。拿到3万元贷款后,刘军买了1头牛,养了半年多,刘军卖了牛之后赚了2000多元钱,尝到了养牛的“甜头”后,刘军坚定了养殖的信心,用赚来的钱又购买毛驴,圈养一段时间又卖出,如此反复,现在刘军已经有3匹毛驴和2匹骡子了,刘军笑眯眯地说,这批毛驴卖了又能赚几千块钱了,全靠“李大姐”,让我住上了新房,还挣到了钱,日子比以前好过了。

 

勤劳致富  促农增收

2012年,村里来了一群人,他们是花菜制种公司的,希望能有农户和他们合作,种植花菜,公司负责收购,“李大姐”听完介绍之后,决定试一试,头一年,“李大姐”种植了8亩花菜,当年收回的花菜种子就卖了3万多元。看着外出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很多好田好地都撂荒了,“李大姐”觉得很可惜,她想,既然田地没人种我就租过来种植花菜,这样我能有收入,租土地给我的人也有收入,于是,掌握种植技术后,她每年都增加种植面积,最多的时候种了近40亩,有20多万元的收入。

“李大姐”自己的钱袋子鼓了,没忘了帮乡亲们一把,她找来就近村子的不能外出务工的乡亲,让他们在自己花菜地里务工,从2012年到现在,“李大姐”支付给村民的地租和工钱就有30多万元,同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付大姐每年都来“李大姐”的花菜地里帮忙,每年都有3000多元的务工收入。

 

建言献策  履职尽责

为了履行好为民代言的代表职责,她进村入户,听取民意,鲁期村老把大河一到雨季就会涨大水,村里有对夫妻就被河水冲走,留下孩子变成了孤儿,非常令人痛心,村民们迫切地希望能在河上修座桥,于是,她提出新建鲁期村委会老把村大桥的建议案,这个建议案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快解决了鲁期村委会老把村和河门口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李大姐”还提出来修建鲁期村委会阿朵卡村防洪挡墙、修建火嘎村到下昔支村灌溉沟渠等建议案,这些建议案有效传递了民情民意,发挥了一名农村人大代表在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共0条评论

已关闭